国务院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制定本规划。《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施保障措施,对未来五年的知识产权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规划》明确其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深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水平,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有力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规划》指出,坚持质量优先、强化保护、开放合作、系统协同,到2025年,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阶段性目标任务如期完成,知识产权领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著提高,知识产权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有效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有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知识产权保护迈上新台阶。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衔接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有效实施,侵权易发多发现象得到有效遏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高质量知识产权更多涌现,有效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知识产权运用取得新成效。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归属制度更加健全,知识产权流转更加顺畅,知识产权转化效益显著提高,知识产权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和版权产业增加值占DP比重稳步提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达到新水平。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知识产权保护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业有序发展,服务机构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
——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取得新突破。我国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更加凸显,知识产权国际协调更加有力,“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实现新进展,海外知识产权获权维权能力进一步提高,有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规划》除提出以上四个主要目标,还明确设立“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等八个主要预期性指标。
《规划》围绕五个方面部署了重点任务,一是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协同保护和源头保护;二是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支撑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三是构建便民利民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四是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开放型经济发展。主动参与知识产权全球治理,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五是推进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夯实事业发展基础。
围绕以上五大任务,《规划》还设立了商业秘密保护工程等十五个专项工程。《规划》还就实施保障明确提出,加强组织领导、鼓励探索创新、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工作落实的要求。
文/部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