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 首页> 时政要闻 > 正文

京深沪引领城市科技新发展助力国家创新体系完善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时间:2022-01-21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中,科技创新作为持续催生城市经济增长的核心动能,已被摆在城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城市是国家创新活动的主阵地,提高城市创新能力是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1

 

目前,在由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和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2022首科新年论坛——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上,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发布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21年度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苏州市、西安市、珠海市、成都市、合肥市、天津市、厦门市、宁波市、无锡市、青岛市、郑州市、常州市和长沙市。
  从省级区域来看,排名前20的城市中,除北京、上海、天津3个直辖市外,江苏省的城市最多,包括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和常州市4个;广东省有3个,分别是深圳市、广州市和珠海市;浙江省有2个,分别是杭州市和宁波市;湖北省、陕西省、四川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和湖南省分别有1个城市进入前20。
  省会与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深圳市、上海市、南京市、广州市、杭州市、武汉市、西安市、成都市和合肥市。

  

2

 

地级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依次是苏州市、珠海市、无锡市、常州市、嘉兴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芜湖市和湖州市。
  关成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报告》提出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的六个态势与特征:一是我国城市科技发展整体水平具有较大提升空间;二是城市科技创新排名同比波动明显,创新环境波动幅度最为显著,创新绩效排名相对稳定;三是科技创新头部城市排名出现分化,大体形成“四种类型”;四是不同规模城市间的科技创新水平差距正在缩小,特大城市科技创新动力十足,中等城市科技创新水平增长乏力;五是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各异,综合创新水平偏低城市也有亮点;六是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优势显著,整体集聚效应明显。
  《报告》认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创新高地引领带动作用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稳步推进科技合作交流,开放创新拓展新空间,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引领与辐射特征凸显,自主创新与协同合作并驾齐驱。
  同时,《报告》分区域观察了城市科技创新互动效应,提出三个观点,一是在省域层面,资源环境禀赋不一,创新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二是在城市群层面,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创新发展处于龙头引领地位;三是在区域层面,南强北弱格局明晰,中心城市“C位”主导。
  此外,在论坛上,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山东大学、浙江大学、民族团结杂志社、企查查数据研究院等机构的专家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的城市科技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